第107章(1 / 2)

寡人无疾 祈祷君 2437 字 22天前

“好人不好人不知道……”王姬笑着说,“其实若是孟太医不介意,这倒是可以使一使美男计,毕竟是袁爱娘身边的心腹……”

“你们好缺德!”

张太妃张大了嘴。

“当然,还得看孟顺之愿不愿意。”

薛太妃偏头又看了一眼张太妃。

“还有你,你愿不愿意?”

☆、第68章 杀人?毁容?

孟太医对张太妃的那点心思,可谓是天下皆知。就连刘凌这样的孩子,都能感受出孟太医对张太妃的不同寻常。

只有张太妃自己,心智仿佛一直留在少女时期。可怕的宫中时光像是禁锢了她的成长,冷宫里没有日月的日子更是让人忘却了时光,生性乐观豁达的张太妃并没有变成薛太妃那样变得越发沉稳,却越发像个山中不识岁月的局外人。

孟太医在宫中无疑是让人惧怕的那一群人。他不苟言笑,气质严肃,出入权贵门庭,传言中手上还有无数人命,更是袁贵妃这种奸妃的心腹。

但对于冷宫里根本出不了宫的这些太妃来说,孟太医做些什么她们是无法了解也无法同仇敌忾的,相反,因为孟太医的出现,冷宫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刘凌也得以认识了陆凡这样的名师,加之孟太医对张太妃人尽皆知的“企图心”,冷宫里的诸位太妃都爱屋及乌的将他当成了“娘家人”。

几位多愁善感的太妃,甚至都已经把孟太医当成忍辱负重、入宫打探张太妃消息,不得不在袁贵妃身边为虎作伥以得到信任和地位的“多情人”。

这能让冷宫多上好多年的谈资。

薛太妃说那番话,自然也不是真要孟太医使什么“美男计”。情之一字最是复杂,也许你以为是使计,时间久了就真栽下去了。说句凉薄的话,她还指望着孟太医对张太妃死心塌地好谋取更大的帮助,哪里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

无非是想刺激刺激张太妃开窍罢了。

可惜张太妃是个不开窍的。

“问我愿不愿意干什么?不过,师哥难道一直没娶妻?”张太妃瞪大了眼,像是才发现这个事实。

“咦,张太妃不知道?”王宁也是一脸奇怪的表情:“孟太医一直没有娶妻,而且也很少出宫,虽然在京中有宅子,可基本是常驻宫里。”

宫内除了宫女就是医女,都属于内府,自然是不能和太医有什么苟且的。

“难道那传闻是真的……”张太妃的脸白了白,“难道孟师哥真喜欢男人?”

“哈?”

“啊?”

“开什么玩笑!”

一干太妃啼笑皆非。

“我小的时候,孟师哥和我三哥最好,我记得孟师哥和我好的时候,三哥还去找过他麻烦,叫他离我远一点。以前我不明白,后来我想想,是不是三哥喜欢孟师哥,所以……”

“什么乱七八糟的!”

薛太妃实在听不下去。

“这话题赶快揭过,我头都痛了!”

“哦。”

张太妃声音渐低。

“刘凌如今在东宫之中和大皇子、二皇子朝夕相处,一定会有摩擦。皇帝见了那副高祖图,一定会对刘凌慢慢改观,这样的态度变化更会让他陷入危险之中,能否成败,就要看我们接下来的经营。他不在冷宫,和我们消息就断了,所以必须把王宁送到东宫去,但仅仅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薛太妃望着其他几位太妃。

“这几年,我们要艰苦一点。少几个伺候的人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给刘凌想办法找一些知根知底的可用之人才是关键。陆博士现在已经不能自由出入宫中了,孟太医就是唯一能沟通内外之人,但我还是不能完全信任他,我们不能只依靠这一个人……”

“你说什么,我们都听你的。”

王姬满脸支持。

“接下来,就要看王宁的了……”

薛太妃意味深长的看着王宁。

***

因为宫中要遣散宫人,所以变得格外“喧闹”,蓬莱殿前求见的人每天络绎不绝,就连许多一直和袁贵妃不对付的妃子,也避免不了各处的关说而上门求情,很是让袁贵妃扬眉吐气了一把。

除了扬眉吐气,袁贵妃的荷包也从未有过的鼓了起来。正如王宁所说,许多宫人在宫外其实有家人,家人也因为子女在宫中慢慢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如今想要回家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毕竟在宫中没有子女家人,一不留神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这种日子并非人人都喜欢。

宫中内外对陛下的德政自然是感激无比,可对着“雁过拔毛”的袁贵妃却是满腔怨恨。如果换了一个处事公允的皇后,一定是按照年龄长者先出宫的顺序遣送出宫,可袁贵妃现在是全看谁孝敬的多、谁来关说的来头大,卡着许多达到条件却一直是低位宫人的人不能出宫。

薛太妃和王宁也成功的让袁贵妃成为宫中最讨厌的人,没有之一。很多宫人说起袁贵妃就在暗处咬牙切齿,恨不得立个小人天天去戳。

这样的处境让大皇子很尴尬。

名义上自己是袁贵妃的儿子,所以也有不少人拐弯抹角地向这位大皇子求情,希望大皇子能在袁贵妃那里说动说动,将托了关系想要出宫的宫人放出来。

如果袁贵妃是他的生母,他肯定去求了。可袁贵妃却不是他亲娘,所以大皇子不敢拿这件事去劳烦袁贵妃,也不愿意拿这种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去试探两人虚假的母子情谊。

万一被拒绝了,这件事就是宫中的一件笑柄;要是她答应了心里却不快活,那就是给自己自找麻烦。

左看右看他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只能敷衍了事哈哈过去。

从小来自于王皇后“权衡利弊”的教导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子里,到了这种时候,立刻就做出了决定。

许多原本以为能够得到一些方便的宫人见大皇子丝毫不想管这种事,也渐渐心死,遂不愿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