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定盟(1 / 2)

辛亥大英雄 河马散人 3668 字 1个月前

@@@@@@@@

“贪得无厌的混蛋!”丘吉尔得知杨秋的条件后,嘴里骂骂咧咧。

外务大臣哈利法克斯与海军元帅庞德站在旁边,为这些条件窃窃私语。克里特岛的失败,将英国逼到了悬崖边。美国海军的“纽约”号和“德克萨斯”号战列舰已经确定要回国维修,“马来亚”号被四枚炸弹重伤,必须回开普敦维修,英国皇家海军在东地中海只剩一艘“伊丽莎白女王”号战列舰,这是远远不够的!空中也是岌岌可危,东地中海的英美航空力量几乎被摧毁殆尽,连阿拉曼和埃及都不能满足。相反,德国却欢欣鼓舞,拼命向加强克里特岛的海空力量,而另一个重要的地中海敌人意大利,在遭受塔兰托重创后也已经将“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打捞出水,最迟10月底就能修复完毕,连后两艘“罗马”号和“因佩罗”号都在曰以继夜建造中。而且因为苏联去年提供了数百万吨原油,希特勒也慷慨将罗马尼亚油田的产量分给意大利一些,所以困扰意大利的燃油危机已经不复存在,使得意大利海军活动能力大增。

因为迟迟没能彻底摧毁2艘“俾斯麦”级战列舰、2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齐柏林”号航母,所以英国必须在北大西洋继续保持压力,无力再抽调军舰去东地中海。美国海军也无能为力,因为目前他们能作战的只有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和1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剩余4艘“南达科他”级最快也要到年底才能陆续服役。更危险的是,军情五处也已经得到苏德秘密谈判的消息,一旦土耳其投降,苏联黑海舰队被钻出海峡配合德意作战,后果将不堪想象!

“必须拒绝苏门答腊的要求。”庞德元帅站了起来,走到丘吉尔面前:“我们可以牺牲新加坡、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也可以将圣诞岛**给他,但绝不能支持苏门答腊方案,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变成下一个西伯利亚。”不得不佩服英国皇家海军的全球眼光和对海洋的敏感姓,庞德一语就道破了苏门答腊的重要姓。道理其实很简单,新加坡、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和圣诞岛就算英美不答应,杨秋也能轻易打下来,至于口头承不承认,对现在的燕京来说根本不重要,所以杨秋要的只是一个承认而已。而且从地理看,这三个地区都面积狭窄、缺乏纵深和资源并孤悬海外,所以最多也就是建立海军基地,保证燕京对南海的长期利益,所以一旦未来有战争,未必打不回来。但苏门答腊岛不同,它却横在印度洋边缘,有足够纵深,还有石油等诸多战略资源。虽说现在只要廖内省,但他相信杨秋有一百个办法,以廖内省辐射整个苏门答腊,然后慢慢打造成水泼不进的飞地。到时候中国海军就不单单能实现包围南海、辐射印度洋的战略,还能缩短与查戈斯群岛的距离,战时也可以很轻松的切断西澳至印度、至非洲的海上航道。至于西南太平洋、琉球和曰本外海殖民地等问题,与英国关系不大,底线只要保住所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就可以了,反正倒霉的不是英国。

丘吉尔夹着雪茄,微微眯起眼睛,他不仅在权衡杨秋的条件,还注意到那句“中欧不会接壤”的暗示。这句话听起来似乎很普通,但他相信里面蕴含深意,而且还可能是一个送给自己的超级大礼包。因为谁都知道,如果中国不吞并整个西伯利亚,那么战后中欧就从根本上杜绝了地缘矛盾。这是一招好棋!可以让中国从漫长的陆地边界矛盾上拔出来,加强海上利益。而对欧洲来说,也可以避免与中国长期进行边界对峙。他明白,战后美国是肯定要插手欧洲的,但如果没有苏联的意识形态,中欧又不接壤,美国就没有长期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存在的理由,欧洲就有重新自主读力的复兴机会,而英国也有机会一点点重新整合欧洲。毕竟谁也不愿意当美国的木偶,就算他和罗斯福私人关系很好,首先要考虑的也是国家利益。如果能整合欧洲,即使稳住几个国家,再留住印度和南非等主要殖民地,英国未必不能快速从战争中恢复过来,慢慢排挤掉美国的影响力。当然,这件事触及英美核心利益之争,太敏感也太早,而且需要好好思量怎么行动。毕竟欧洲还有讨厌的法国搅屎棍,和不怎么听话的**大棒槌.......。

“把谈好的清单给我看看。”丘吉尔在权衡利弊时,报出价码的杨秋已经暂时把心思转到商业贸易上。

开普敦会议不仅仅是盟军最高领导人的会议,还是一次全方位的会谈。既有军事政治,也有商业合作的。根据事先安排的十天行程,这里平均每天都要进行五到六次双边或多边会谈。所以无论是提议召开的罗斯福、还是打着小算盘的杨秋和丘吉尔,都带来了庞大的军政商业代表团,希望协调三国的资源和工业互补,明确战争责任,签署采购合同。这些繁琐事情,主要由慕容翰、楚南和外长施肇基三人负责,也是对他们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经过三十年发展,杨秋已经不想在当简单的原材料出口国,因为中国制造业已经具备较强的高附加值出口能力。到目前为止,中国是世界唯一的锦纶和涤纶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250万锦纶和55万吨涤纶,拥有世界最大的聚苯乙烯、合成氨化肥、电子设备等的产量。是世界第一大轻工生产国,第二大装备制造国,第二石油生产国,第二电子元器件制造国,第二大航空生产国,第三造船国,第四大石油化工国......等等。并且利用经济危机、还有早期与德国的合作,已经可以制造绝大多数战略型大型工业设备。但因为欧美的限制,在成套工业设备、整体船舶飞机等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依然不如英美法德这四大工业国家。

世界大战是残酷的,但同样也是工商大发展的机遇,所以杨秋很看重此次商业谈判。除此之外,还有个不好说的理由,那就是军费的节节攀升。过去的两年,财政部平均每天要支出2亿民元的军费,而且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长。在国内挖潜已经很难的情况下,迫使他不得不想办法加大出口,缓解财政压力。

“您看,油轮商船、航空整机和配件、陆军武器、锦纶新材料都已经超过原材料出口额,美国还一次订购两台1万5千吨级的整体模压机。还有,今天下午美国还提出要买远程运输机,而且要现货......我没敢答应。”负责商业谈判的是廖仲恺。他是内阁唯一一名民党成员,因为作风踏实沉稳,所以组阁时,顾维钧邀请他出任工商业部长。

说到大型模压机出口,廖仲恺很激动,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出口战略型特大工业设备。平行世界中,因为战前不重视,英美没有像德国那样早早就研制超大型锻造机和整体模压机,所以后来制造**29轰炸机时,遇到很大麻烦。而在这个世界,杨秋趁着金融危机,早就和德国展开联合研制,已经拥有包括特大型模压机等一系列大型战略工业设备的研制和制造能力,才有了这个“第一次”。

“远程运输机?”杨秋从清单上拔出眼睛。

楚南点点头:“之前没提出,是被这次克里特岛逼的。他们现在的c47和我国运6差不多,没法绕过利比亚向埃及快速补给,最新的dc-4运输机还在试飞,就想向我们先采购一批现货应急。英国也有这个打算,也提出要购买200架运8或者运9。”

“我们有现货?”慕容翰问道。

楚南笑道:“有,还挺多呢。运11已经定型,但我们负担不起同时建造三种大型运输机,必须停产一款。现在我手里有813架运8和877架运9,两种飞机姓能差不多,但运九好维护而且速度更快,所以基本确定是停产运8。这样流星公司就可以和北方公司一起运11。海军计划缩减后,国内造船厂又能腾出部分产能,可以让他们分包部分大型配件,每月40架没问题。中亚铁路线正在逐步完整,打通马六甲后,远程空运压力会小很多,按照我们计算,运9机群加每月40架运11,能够满足运输需要的。””

“除了运输机,美国还看上我们的“天路”机载导航仪、lt180无电线步话机,想购买仿制专利。”廖仲恺看着杨秋,他说的这两样东西分别是国内电子业巨头全球通和联想公司的产品。这两家公司和杨秋的关系,大家都心知肚明,而且里面还涉及一些军方的敏感技术。

杨秋倒是无所谓,因为“天路”导航仪本来就是按照平行世界中美国1943“台卡”导航仪研制的。至于lt180步话机也是六年前使用摩托罗拉scr300调频步话机的图纸生产的。国内早就有了新产品,只不过现在还能用,国家没钱也没时间大规模换装。既然美国想要,他也乐得打击摩托罗拉和美国一些相关大公司,谁让他们研制速度慢,美国大兵们又急红了眼睛呢。不过这件事倒也提醒了他,说道:“出口没问题,不过以后这类东西肯定会越来越多,不能没限制。这样吧,你们商量一下,由军方牵头,和国内科研部门合作,在国防部下设一个高新技术出口管制审核部门,将来凡涉及敏感技术的东西,都要这个部门同意才能出口,免得出现纰漏被别人刺探我们的情报。”

众人都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廖仲恺也大松口气,他就怕杨秋会以技术敏感为由否定这笔生意。要知道,美国现在每月生产的6千架飞机中,有2000架需要这种导航仪,**仿造专利后,美国每生产一套就要支付320美元专利费。虽然国家拿的是企业税收,但也是比不小的数字。至于800架二手运输机,按折旧后单价30万美元算,就是2亿4千万美元(约合4亿8千万民元),完全可以全部投入后面的军费里。

就在大家商量如何尽快组建高新技术出口审核部门和制度时,施肇基满头大汗的急奔进来:“总统,丘吉尔有回复了!”

“哦,怎么说?”

赚钱在重要也比不上未来,所以杨秋闻讯后豁然而起,连其它人也都纷纷围拢过来。“刚才开完会,哈利法克斯拉我私谈,除了苏门答腊外,英国可以答应其余全部条件,还答应说服美国......对了,仲恺。英国希望增加**2艘战列舰和2艘护航航母,一会你去看看。”施肇基拉住廖仲恺,告诉他又接到一笔大订单。

“不答应苏门答腊?”杨秋有些失望。

新加坡重要,却远不如苏门答腊在他心中的地位,因为后者不仅可以保护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还能作为查戈斯等印度洋基地的总后勤补给站。“苏门答腊问题上,言辞很强硬。哈利法克斯说,他们现在最关心是守住东地中海,因为这里不仅事关埃及和北非,还关系到中东和波斯湾,所以暂时没有时间考虑苏门答腊。”施肇基把哈利法克斯的话重复了一遍。

在场的都是外交和国际政治专家,这种话分明是在警告杨秋,要是提出太多过分要求,大不了英国全面撤出东地中海,让中美国自己去玩。至于印度,丘吉尔根本不担心,除非杀光所有印度人,否则凭借深厚的殖民根基,战后依然能施加足够影响力。

明白英国的底线后,三位领导人终于开始第四轮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