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青田(1 / 2)

永历四年 张维卿 1467 字 1天前

负责处州战事的副将陈国宝在得到援军的补充后,立刻启程沿着瓯江而下,奈何处州绿营在撤离时已经把船只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也进行了焚毁,眼下他们只得一路步行,目标便是情报显示的由处州绿营驻守的青田县城。

“处州十县九无城,唯有青田半条城。”

事实上不只是青田,处州的府城也是有城墙的,而这也是清军为何会选择只在这两个地方进行抵抗的最大原因。而根据陈国宝的情报显示,温州绿营似乎也集结了大军前来协防,这么一来他要面对的对手就是这两支残兵败将了。

对此,陈国宝可谓是毫无压力,出发前陈文就对他负责指挥的那半个东阳营进行了伤亡的补全,而此番增援的部队,也足足有两个步兵局外加两百骑兵以及配套的炮兵和工兵。如此一来,超过了一个战兵营的兵力,对上即便是在数量上都无法超越明军的那些残兵败将,应该是可以手到擒来的。

满怀着信心,陈国宝率领着这支东进的部队出发,于十二月初三便抵近到青田县城的城下。

青田城墙的分布不似绝大多数城池那般的四边或是多边形,而是犹如一个三角形,这便是被人称其为半条城的原因。其底部为后世的临江路,西城角在大埠头上行约百米左右,而东城角就在行春门一带,制高点是太鹤山试剑石,城墙全长3312米,建造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御敌,后来也兼顾了防洪的作用。

陈国宝抵达城下,便派人喊话劝降,虽然清军表现得并非是那么坚决,但最后还是拒绝了明军的劝降。

眼见于此,陈国宝便帅军退后扎营,打造攻城器械。直到第二天一早,明军便兵临城下,再度劝降无果后便开始了攻城战。

陈国宝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蚁附攻城,有着职业工兵指挥民夫打造出来的攻城器械远比清军想象中的要多,所以当明军刚刚把阵势摆出来,青田守军就连忙点燃了烽火。

探马早已撒了出去,陈国宝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发起进攻,但是为防清军袭扰,却还是留下了两个步兵局保持警戒。

明军的攻城器械滚滚向前,掩护着抬着云梯的步兵向城墙抵近,城头的火炮远超想象,想来应该是那些从各县城头搬走的,最后都送到了这里。只不过,处州一向是个穷府,山间矿匪虽然不少,但是各县的驻军也用不上口径稍大的火炮。时至今日,城头的火炮数量确实不少,可也大多都是些小型的虎蹲炮,更有不少明朝中前期铸造,比清军太爷爷辈分还高的碗口炮、盏口炮之类的过时货,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扒出来得。

这一番,在放弃了整个处州之后清军显然是决心死守这里,由于处州副将此前已经被明军擒获,此间更是竖起了温州副将胡来觐的将旗。然而,清军火器虽多,但大多也都是打石子、铁砂的小炮,明军在攻城器械的掩护下很快就推进到了城下。可也就在这时,明军的探马却也传来了消息。

青田县城呈三角形,一面临瓯江,另外两面与之形成夹角,明军攻城的方向就是临近上游的那面城墙,而留下另外的那面城墙其原因无非是“围城必缺”这句兵家至理。

根据探马的报告,明军位置以东的方向,一支打着台州绿营旗号的清军正在急行军赶来,想来是此前潜伏在那里的山之中伺机而动,见青田守军点燃了烽火才大举向明军而来。这支清军在行进之间其军容整肃远胜处州、温州的绿营,虽然比起明军还差上不少,但是唯恐被清军夹击,陈国宝只得暂时减缓了攻势的力度,转而集中力量破坏城头的守具,而他则亲领着负责警戒的那两个局东进迎战。

很快,两支大军就碰撞在了一起。陈国宝虽然并非陈文或是陈文麾下的那几员大将,却也并非初出茅庐的角色,自永历五年就开始追随陈文,长达一年半的时间他已经对鸳鸯阵的使用了如指掌。而他的对手,虽说是陈文一向重视的台州总兵马信,但是台州绿营本就不过两千兵马,除去留守台州的以外能够随行的本就不多,而且由于上一次偷袭玉山镇得手尝到了甜头,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改革,军队依旧还是老一套的战法。